繁体版 简体版
三叶屋 > 科幻 > 这世界危在旦夕 > 第104章 每秒十万次

懂行跟不懂行,差别就是巨大。

维辛斯基是外交部长,对技术没什么敏感性。

可援华的苏联专家很快就意识不同,‘杨总师’团队弄出来的量产型晶体管是电子技术方面巨大的进步。

但苏联在大功率电子管方向投入巨资,这帮家伙嘴上是不会承认晶体管跟电子管有什么革命性的不同,咬死就是‘超级电子管’。

事后毛子专家私下交底——学阀这种东西,苏联也有。说‘电子管’比较好要经费,说‘晶体管’就很麻烦。这里存在一个路径依赖。

懂了!

内部斗争嘛,中国也有。

只要能要来好处,说这是继电器都可以。

“有论文吗?”来访的苏联专家心痒难耐,他们已经不满足于听‘杨总师’的口头讲座,希望能了解更多。

“有的。但需要按两国间学术交流的方式提供。”

作为项目领头人,‘杨总师’在后世见多了科研界抢经费抢名誉抢地位的勾心斗角,一切都按正规流程来。

苏联专家大喜,纷纷表示同意。

双方以外交部门为桥梁,召开一场正式的学术交流会。‘杨总师’在会上毫无保留的向苏方提供了上千份晶体管方面的专利论文。

在生产中的每一个工艺和技术环节都可以发表重量级论文,技术的进步就是论文背后的巨量试错和经验总结。

面对这么些论文,毛子方面立马觉着不对劲。他们认为‘杨总师’这个团队去年才组建,就三十几号人,一年时间能搞定一篇论文就了不起。

上千篇专项论文需要百倍数量的团队花费至少五年的时间才能完成——这话没错,‘杨总师’立马‘老实’表示其中大部分论文来自美国。

对这个解释,苏联专家倒是认可了。

但如此数量的论文不是十几人的援华团队能在短时间内读完的。这是多学科的结晶,不同学科间隔行如隔山。

就连‘杨总师’自己都只会依葫芦画瓢,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他是搞飞机设计的,对材料化学方面只能说‘七窍通了六窍,一窍不通’。

幸好半导体研究所的人员好歹把晶体管量产的所有步骤都走了一遍,对于某些粗浅问题还能解释。

解释不了的就只能推到美国方面去。

研讨会召开了两天,苏联援华专家大呼小叫的发电报从莫斯科喊来了一大批更高级的科技学者。

比如无线电方面的布拉金,超高频电子学的列别杰夫,计算科学的萨波科夫。

这帮人收到了用飞机空运到莫斯科的晶体管样品。

测试结果把莫斯科大学、斯捷克洛夫数学研究所、莫斯科计算分析研究所等大批科研机构全给震了一遍。

毛子也不是傻子,知道计算机是下一次工业革命的关键设备。为了夺取技术优势,他们在电子管方面押了重注。

但无论从耗电、体积、工作频率、稳定可靠性等诸多方面,晶体管相对电子管的优势太大了,完全是碾压式的。

搞计算科学的萨波科夫来的最快,带了十几号徒子徒孙做飞机赶到帝都。他第一个念头就是弄到足够多的晶体管制造一台世界最先进的计算机。

这就体现学科细分的差异了。

让‘杨总师’去研发计算机,累死他也难有什么大成就。但他见多识广,好歹知道学科发展的方向,当一盏指路明灯肯定是极好的。

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造计算机更是多学科的协作。

苏联专家来了之后,首先是要多个科研机构对当前成果进行评估考核,类似项目审定。他们开始只来了五六十号人,但很快就膨胀到五六百。

因为晶体管制造本身就是一条长长的产业链。这批人要把‘杨总师’过去一年走过的生产流程重新走一遍,并且对其精益求精且扩大规模。

毛子原本想把‘杨总师’的团队拉到莫斯科去,理由是莫斯科的科研条件更好——‘杨总师’自然是拒绝,死活要待在帝都。

没办法,帝都半导体研究所顺势扩张。原先的两层小平房肯定是不够用了。毛子自己主动表示要进行对口援建。

这么重要的科研机构怎么可以窝在如此寒酸的地方?

毛子从其远东军区直接运来了建材和设备,由帝都的工程兵动手,要盖七八座五六层以上的大楼和厂房。

但盖大楼太慢了,而超净车间也不是说有就有的。于是五六百号毛子专家分成十几批,每天轮着到半导体研究所实习。

这期间‘杨总师’每天上课,将自己团队掌握的知识无保留的传授。他列了一串晶体管量产所需的设备和材料,要求苏方解决。

其中不少研磨剂、特种气体、清洗药剂都是美英‘进口’。

诸多技术缺口让毛子都傻眼,被逼着花大量人力物力进行项目攻关——这其实是强行扭转毛子当前研究方向,走上正确的科技树道路。

中方也想尽办法往各个项目组里塞人。哪怕塞个大学生过去洗烧瓶的都行,一定要拿到全部研究成果和实验数据。

萧金浪还指望能靠卖点晶体管收音机赚钱,毛子专家立马跳起来表示绝对不行——这么高级的器材拿来造收音机?你干嘛不拿‘神威’超算玩俄罗斯方块?

帝都半导体研究所有个配套的器材车间,培训了三十几号女工做成品生产,每天能产出两千多颗二极管或三极管。

毛子专家来之后,这个车间独立扩建成工厂。其人员和设备增加十倍不止,保密级别还予以上调。

按苏方需求,这家新成立的帝都半导体器件厂要不断扩产,最好日产量超过十万百万颗。它要成为社会主义阵营里的合作典范,用来证明制度的优越性。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